口腔保健知识问答:口腔疾病对吸入性肺炎有什么影响?
已有很多研究发现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之间的联系。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如: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需要长期特殊护理的患者因长期使用机械性通气而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还有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吸入性肺的发病率也较高。研究人员认为包括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和多种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关注,最近有一些证据表明口腔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入肺脏导致肺炎,牙齿的间隙也可以作为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地,就可作为日后发生肺炎的隐患,此时定植在口腔中的肺炎病原体,就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肺部感染。研究人员研究调查了较差的口腔卫生、牙槽骨吸收和慢性阻塞性肺炎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口腔细菌可以作为一种潜在作用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机制。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以吸入性肺炎多见,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生本病诱因80%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疾病,最常见是龋齿,次之牙周炎和牙龈炎;小部分也来自扁桃体炎及鼻旁窦炎等。
老年人肺炎中因误咽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比例特别高,其原因是老年人脑血管障碍者多,通过CT或MRI常可见到大脑基底结病灶。基底结是生命中枢,主管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这部分出现病变或障碍时,导致吞咽反射、咳嗽反射障碍,不能排除进入气道的异物而引起误吸。也有部分原因是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隐性吸入口腔中代细菌的分泌物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日常生活适应力、免疫力逐步下降,口腔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由于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不洁的假牙,龋洞和齿周间隙的感染,大量吸入可引致慢性肺炎的致病菌在此繁衍。
研究人员指出,注意老人的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内致病菌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对维护老人机体健康、延长老人生命具有特殊意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刷牙、漱口等方式保持口腔洁净;若是患有牙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愈;若戴有假牙应经常清洗。对于重症及卧床的老人,护士应帮助其进行口腔护理。通过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洗,积极治疗牙周炎,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据报道,经3个月的口腔护理,老年人的牙周炎减少到开始时的九分之一,咽喉部细菌数也显著减少。给予老年人有计划的口腔护理,不明原因发热明显减少。在预防肺炎、呼吸系统感染上,高质量的口腔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重度精神、功能障碍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