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知识问答:什么是食物嵌塞?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食物碎块或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领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由于嵌塞的机械作用和细菌作用,除引起牙龈组织发炎症及出血外,还可引起牙龈退缩、急性牙周膜炎、牙龈脓肿、牙槽骨吸收、领面龋、根面龋和口腔异味等。
多见于牙周炎或老年人。正常情况下,牙与牙之间紧密接触,不会发生塞牙。那么塞牙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发生是由于牙与牙之间的接触关系发生了改变。相邻牙齿发生改变,常见原因有:①邻面龋坏,破坏了接触区和边缘嵴。②充填物缺损。③重度磨耗,边缘嵴缺损。④牙齿长期缺失,没有及时修复,使缺牙区两例牙齿移位,牙间隙增宽。⑤牙周炎的牙齿松动、移位。⑥外伤性牙齿缺损。⑦牙齿排列紊乱。⑧无对颌牙时引起伸长,常见上颌第三磨牙伸长。
食物被强力楔入,正常时是可被牙齿邻面接触的完整的位置,边缘嵴和发育沟窝的外廓,以及颊侧和舌侧面的外廓来防止的。一个完整的牢固的邻面接触关系,能够阻止食物在邻牙间隙的楔入,接触点的位置在防护组织受食物嵌塞的损伤方面也是重要的。邻面接触的最佳的颊-舌位置是在牙齿近远中最大直径上,靠近于边缘嵴。接触点之接近于合平面,可以减少在较小的合侧楔状隙食物嵌塞的倾向。医学研究表明,牙间隙大于100μm时会引起食物嵌塞,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间隙相对增大,失去接触或邻面关系不良,则有助于食物嵌塞。
由边缘嵴和面发育沟窝构成的合面外廓正常时有使食物偏离邻面间隙的功能,当牙齿磨损使合面变平,其正常的凸度消失,对颌牙尖楔入牙间隙的作用即刻加重,从而造成食物嵌塞。能强行将食物楔入牙间隙的牙尖称为杵状牙尖,杵状牙尖可发生于上面提到的磨损,或可因缺失被造牙齿位置的漂移所致。除由合力造成的食物嵌塞外,由唇、颊、和舌的侧压力也可将食物压入邻面间隙。这更容易发生于因牙周病的组织破坏或牙龈退缩将楔状隙扩大的情况,咀嚼时将食物压入这种间隙即停滞于此,故而造成嵌塞。
食物嵌塞可以始动于牙龈和牙周的疾病,并能加重原先的病变,以下为伴发于食物嵌塞的症状表现:①有压迫感和急于将东西自牙间掏出的紧迫感;②有自颌骨深部放散的模糊痛;③患者有出血和异味的牙龈炎症;④牙龈退缩;⑤牙周脓肿的形成;⑥牙周膜不同程度的受累;同时有牙齿浮升,咬合时有早接触和咬合痛;⑦齿槽骨的破坏;⑧牙根龋坏。
食物嵌塞的治疗是对症处理:①邻面龋坏,牙齿充填物缺损可以修复缺损,以解决塞牙。②重度磨耗的边缘缺损作壳冠,或有假牙时制作宽面牙合邻面防嵌器。③严重牙周炎有牙槽骨吸收达到牙根的二分之一时,应失活去髓并磨短牙齿,制作牙周夹板。④无对牙合伸长牙,则应拔除。对于水平食物嵌塞治疗比较困难。